膜结构发展历史
膜结构发展历史
膜结构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帐篷, 1946年美国的Water Bird设计的世界上首座充气膜结构建成标志着膜结构建筑正式出现。1967年,首届国际充气结构会议在德国斯加图召开,促进了充气膜结构的发展,随后1970年的大阪世界博览会上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充气膜结构,其中美国馆和富士馆尤为突出。
20世纪70年代,索膜结构得到迅速发展,出现了整体张拉式膜结构。1967 年,Otto创造性地结合了索和膜,设计出加拿大蒙特利尔博览会德国馆,这是历史上首个真正意义的张拉式膜结构。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骨架支承式膜结构,中国香港大球场和科隆坡国家体育综合体室外体育场极具代表性。早在20世纪50年代,美国建筑师Fuller就提出张力集成体系的概念,后来Da-vid Geiger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索穹顶的概念。最著名的当数伦敦格林威治半岛上的千年穹顶。
中国膜结构发展起步较晚。1995年建成的北京房山游泳馆和鞍山农委游泳馆,是中国空气支承膜结构在工程中的初次应用,标志着中国膜结构工程建设正式启动。1997年建成的上海八万人体育场,首次将PTFE膜材用于体育场看台的挑蓬,成为中国历史上首座永久性大型骨架支承式膜结构建筑。随后大型膜结构建筑不断涌现。纵观膜结构的发展历史,它以其优越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,必将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理论的不断发展而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。
下一条: 球场膜结构设计中的裁剪分析